宁洱县公安消防大队女子消防班 宁洱县公安消防大队女子消防班 宁洱县公安消防大队女子消防班 宁洱,是哈尼族先民濮人聚居的地方,哈尼语原意为“水边的寨子”,是驰名中外云南普洱茶故乡,素有“茶道之始”的美誉,自古以来便是滇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要塞,经过革命活动、自然灾害磨砺洗礼,越发历久弥新,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成长着一支特殊的消防队伍,在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宁。 警力短缺,女子消防班应运而生 宁洱县公安消防大队组建于1994年,下辖宁洱县公安消防中队,组建之初中队仅有现役警力10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消防职能外延,现有警力规模已难以完成灭火抢险救援任务,面对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支队、宁洱大队打破常规,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消防增编的新路子,通过向党委汇报请示后,率先采取从每年新招录的事业单位人员中挑选一部份工作人员到消防中队参与岗前锻炼,既有效缓解了消防执勤警力不足的问题,又为各行业部门、各单位培养了消防安全管理的“明白人”“带头人”,整体上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参与岗前锻炼的事业单位人员年龄大多在23岁至30岁之间,实行一月或半年一换,主要为女性,因此这支队伍也有了“女子消防班”称号,虽是女儿身,进入红门的她们却有男儿的坚毅,“巾帼不让须眉”是她们坚定的信念,从2007年至今,宁洱消防女子班已累计培训事业单位人员1300余人。 全勤参训,女子撑起红门“半边天” “一套消防战斗服加上战靴、腰带、头盔、空气呼吸器等,穿在身上大概有30多斤重,还要带着水枪、水带等消防器械,刚开始时我们都承受不了这么重的负担,摔倒时就像‘翻了身的乌龟’,没有别人的帮助是起不来的,一天训练下来,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但我们知道进入军营就要用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任手脚磨破、汗水打湿衣背也不敢有丝毫松懈,也明白了消防战士的不易,而我们的青春也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位新训姑娘的参训感言。 进入了消防队,就以“消防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与官兵共同学习遵守部队条令条例,而最难过的一道坎儿便是高强度的训练,每天清晨的训练场上总能传来响亮的口号声,穿戴整齐的姑娘们已经开始与官兵们一起开始了她们一天的训练,跑步热身、体操、消防技能组合训练……每天重复着单调劳累的动作,她们依就没有退缩,以顽强意志坚持了下来。 出警参战,全副武装变身“花木兰” 为进一步锻炼事业单位参训人员,在保证其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大队将适时安排协助参与交通事故等小型救援;其中一次出警处理的是一起交通事故,接到救援命令后,女子消防班迅速集结,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随出警官兵立即赶到现场,看到混乱的现场,姑娘们完全没有因为是第一次出警而慌了手脚,她们一边安抚被困的司机,一边有条不紊的协助官兵进行救援,很快便把受困司机救出,使被困受伤群众能及时得到医治。 “第一次出警参与救援,我们很紧张但又有些兴奋,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终于得到检验,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消防官兵在日常抢险救援中要付出很多艰辛,甚至常常面临生命危险……”,一位女子消防班队员在参加救援后深有感触的说道。在抢险救援中,她们虽不是主力军,但通过拉近训练场与火场的距离,让她们切身体会消防部队的日常,对加深整个社会对消防工作、消防部队的理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送教上门,宣传一线有了“娘子军” 经过在队培训,女子消防班的队员们已熟练掌握日常消防安全常识,独立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也成为她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的宣传,让群众更加重视消防工作,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火灾的发生。”队员们介绍说,她们每周定期通过“进村寨、进学校、进企业”,以预防、扑救家庭、不同单位场所的火灾为重点,有针对性地、面对面地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教育,使群众掌握火灾预防、扑救、火场逃生等消防技能,督促各个经营业主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 居民李阿姨说“以前家里炒菜的锅着火了,我们吓得端起水就去浇,哪晓得火越灭越大,经过学习之后,我们再也不会惊慌失措了,加上现在家里就有灭火器,一旦有火灾发生,我们都会熟练使用,现在安心多了,这和女子消防队面对面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如今,宁洱消防女子班已组建10余载,她们的足迹已遍布宁洱茶乡的每一个角落。 短暂的警营生活,女子消防班的队员们完成了灭火救援预备队员、社会单位消防指导员、消防安全宣传员的转变,她们的每一次离队,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她们利用在消防部队所学成为消防知识传播的使者,必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她们也为消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责任编辑:wengenxiaof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