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名邦·通海:秀山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札记 礼乐名邦·通海:秀山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札记 这是两千年历史铸就的悠悠古城,三个王国兴衰更迭; 这是云贵高原最丰饶的鱼米之乡,山水文章流传千古。 7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不高,但气韵不凡;城虽小,却通江达海。厚重的文化蕴积,灵秀的湖光山影,滋养出一方历史文化名城——礼乐名邦·通海。 秀山作为玉溪市通海县最闪耀的旅游景点,其匾山联海的文化气息和儒家文化底蕴为人所津津乐道,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秀山老城区历史悠久,文物古建筑较多,大量建筑年代久远,耐火等级较低,人员密集的营业性场所集中,市政管网压力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秀山老城区火灾防控任务重、难度大,火灾风险居高不下,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一直以来,玉溪市通海县公安消防大队将秀山老城区作为火灾防控的重中之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下齐心、埋头苦干,精细密织起一道火灾防控大网。 “健”机制,密织“责任网” 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县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城区火灾防控工作,健全完善古城区火灾防控机制,织密县、街道办、社区、经营户四级防控责任链条。同时,为深刻汲取全国特别是全省各地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教训,县政府批准划拨17万元经费用于加快完善老城区消防设施建设。责任到人,突出重点。在老城区内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从业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灭火及疏散逃生自救技能后方可上岗履职。水源管理,处方模式。建立不同区域“处方式”消防水源模式,划分成消防栓保护区域、消防水池区域等,有针对性的制定水源建设。在消防栓保护区域增设和改建消火栓,通海县市政消火栓应建数272个,实有295个,完好291个,完好率为98%,2015年完成新增市政消火栓16个;2016年全县已新建市政消火栓23个,2017年完成新增市政消火栓40个;2018年预计完成新建市政消火栓20个。据统计,全县4年累计新增市政消火栓99个。 “夯”基础,密织“防火网” 法制前行,防消结合。联合玉溪市政规划设计院启动对通海县行政新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礼乐西路改扩建工程、八一路改扩建工程、文华路改扩建工程。强化监管,严格执法。将老城区100平方米以内的场所由派出所管理,100-200平方米范围的场所由秀山街道办事处管理,200平方米以上的场所由辖区大队管理。并依法明确管理标准和问责办法,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公开依法查处一批火灾责任人,并通报广大经营户达到警示教育效果。全员培训,人人参与。通过对消防水源完好率、群众消防知识知晓率、起火次数、火灾责任追究四项指标综合评估部分区域消防安全指数,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每年抽查16次。 “强”队伍,密织“灭火网” 站点建设,紧锣密鼓。消防大队已向县政府正式提交《关于在老城区设立消防执勤点的请示》,将在老城区内设置一支6至8人的专业消防救援力量,由消防大队士官骨干担任执勤队长,长期驻守执勤,一旦发生火情,由县消防大队或秀山派出所直接调度出警。探究战法,提高效能。积极探索以“357”模式(三人一泵、五人一组、七人一车)为基本作战的“小单元、精组合、多元化”作战编成,将老城区划分成四个区域,开展全要素灭火救援实战演练,提高快速响应和初战控火能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截至目前,老城区已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5支,配备人员30余人,配备电动三轮车5台、手台机动泵5台,个人防护装备30件套,水枪10支,水带50盘,干粉灭火器50具,防毒面具20个。 “提”意识,密织“宣传网” 管控源头,标本兼治。消防大队与老城区管理部门联合制定火源管理“八条铁规”,并在营业场所张贴“十不”“五必须”“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等宣传资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大力宣传《消防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视频集中发布消防安全公益广告、火灾信息,在人员密集场所悬挂宣传条幅、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牌、切实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微型联防,密织网格。古城内分布5个社区(秀麓社区、泰和社区、滨湖社区、庆丰社区、东苑社区),每个社区设有一个微型消防站,每个站由6名成员组成,不定时对本社区用火用电用气进行巡查。将秀山街道办14个社区、90个居民小组、3200个经营场所划分为14个网格责任区,全天候24小时开展防火巡查,随机抽查检查经营场所120余家,指导“四个能力”建设200余家。 (责任编辑:wengenxiaof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