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时也强调,要充分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浙江是互联网大省,也是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的前沿地区,近年来在运用智能化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多有创新,诸如杭州互联网法院、云上公安、办案一体化机制建设等都曾独领风骚、引领潮流。本报今天介绍浙江基层公安创造的又一新经验,期望这篇《在萧山公安感受智慧治理》对各地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实践有所裨益。 人脸识别、智慧消防、智慧物业……智慧社区实现了刑案、火灾事故零发生。 智能识别、智慧物联、一键报警……智慧学校筑起了安全保护墙。 信号灯智能调整、重点车辆精准监控、119、120等特种车辆畅通无阻……智慧交通让交通变得越来越通畅。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公安扎实推进智慧治理,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安全新气象。 萧山区位于钱塘江南岸,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实有人口230多万人,为“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强。 萧山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费跃忠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萧山处于城市建设加速期,我们必须发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积极探索更加高效先进的社会治理新方式,促进萧山又好又快发展。” 2017年度,杭州公安机关综合考评,萧山公安第一;全区所有机关部门创满意考评,萧山公安也是第一,创造了“双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萧山,实地采访、感受智慧治理所带来的新变化。 智慧社区带来零发案 10月19日到相墅花园采访,一进小区服务中心,迎面一块智能选房屏吸引了记者目光。 点击“我是租客”栏,立马可查找到小区内可承租房源、地址、价格等详细信息;点击“我是房东”栏,即可在上面申报出租,操作十分便捷。 “这是我们自行研发的互联网+旅馆式出租房屋管理新模式。”区公安分局基层基础大队大队长李志平向记者介绍,新模式既方便了房屋出租,也方便了公安实时监控,困扰多年的出租房管理难顽疾迎刃而解。目前,全区9.6万户登记出租房,已有8万多户主动接入这一智慧租房系统。 相墅花园是闻堰街道最大的安置小区,5045户住户来自原先5个行政村,交付使用五六年来,一直存在管理乱、秩序差、隐患多、警情多等缺陷。 2017年8月开始,萧山公安分局牵头在这里建设智慧小区,相墅花园一举告别原来的脏乱差,从里到外都发生了大变化。 “我们小区的智慧治理共有8大系统。”小区物业经理许少敏如数家珍,对记者一一道来: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智慧门禁、视频监控、智慧消防、智慧租房、智慧物业和智慧服务。 “有了智慧消防,完全变了样。”许少敏说,现在,水泵房里的消防泵、消防水池以及楼顶消防栓等重要部位,都加装了物联网传感设施,坐在物业消控室,可实时查看小区消防水系统运行情况。如出现管网欠压、水位异常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物业会即时派人维保。 “除此之外,小区还新建起了一个微型消防站,拥有6名专职消防队员。如果哪里着了火,第一时间即可扑救。”许少敏说。 一年多来,相墅花园治安案件下降50%,实现了刑事案件、火灾事故零发生。 7月16日,萧山区委、区政府召开推进会,制订标准,作出部署,以相墅花园智慧化升级改造为样本,第一期改造28个老旧小区,计划三年内实现小区智慧化建设全覆盖。 智慧学校筑牢保护墙 校园安全关乎千家万户。 10月15日下午3点30分,记者来到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二路515号,准备进萧山区信息港小学采访。 正值低年级段放学时间,学生们排着队从学校门口出来,井然有序、欢声笑语地走过彩色斑马线。 记者一行被拦在校门口。 原来,进入萧山信息港小学校园一律凭智能“刷脸”“刷车牌”。通过访客系统,进行一番身份核查比对后,闸机才自动开启放我们进去。 校长倪鉴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上安装的“育蓝盾App”边说,若有访客登记,手机便会收到通知,选择接受,访客方可进入校园。 据倪鉴介绍,“育蓝盾App”还兼具电子巡更、设施管理、维护报修、师生考勤、安全信息推送等功能。 在学校楼梯口、食堂等公共区域,记者发现了许多“小眼睛”。倪鉴告诉记者,这是物联网传感设备,当烟雾、高温、有毒可燃气体等超标时,预警系统会第一时间发送报警信息,并通过广播喇叭组织学生疏散。 倪鉴的校长办公室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倪鉴介绍,这是与公安联网的一键式报警器,门卫室也装了一个,如遇突发紧急情况,按下按钮,公安机关可同步接警处置。 智慧治理也给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带来了新变化。 倪鉴说:“通过手机端、校园广播、校园视频设备,学校还开设了警爸警妈说安全、法制副校长说法制等视频教育节目专栏,做到了把安全隐患隔在校园之外,把安全预警设在危险之前,把安全意识留在孩子心中。” 智慧交通提升畅通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和监控摄像头在同一根杆子上,却从来没有被数据连接起来。”随着“交通小脑”的出现,在萧山,阿里巴巴集团王坚博士的这一名言不再是感叹与遗憾。 萧山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机动车保有量达44万辆,道路不规则,平交路口多,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为解决这一难题,萧山公安与阿里巴巴公司深度合作,力图用大数据治堵技术改善萧山交通状况,促进交通管控向人工智能控制转变。 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应东辉是“交通小脑”项目试点负责人,这位已有28年警龄的老交警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他说,虽然目前“交通小脑”的试点范围还只限于错峰限行和钱江世纪城区域,面积约66平方公里,但已给全区交通现状带来明显变化:区域内平均通行速度提升超过15%、主要道路停车次数减少近40%、高峰时段道路畅通比例提升10%。 “交通小脑”如何带来这些新变化呢? 应东辉举例说明,过去发生交通事故,通常做法是当事人报警。而现在,每个交通摄像头就好比一个交警,全年无休地在路上巡逻,记录车辆数量、每辆车什么样子、往哪个方向走,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后台会自动报警并通知附近执勤交警去处理,这样一来,一起交通事故处理就可节省3分钟到5分钟时间。 “‘交通小脑’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内容深度共享,全方位融合110、高德、微博、舆情、视频识别等数据,主动感知事件,24小时不间断智能巡逻,做完整轨迹还原,让小脑实景感知交通异常事件,并可第一时间进行全自动调动警力、清障等全方位联动处置。”应东辉介绍。 (责任编辑:wengenxiaof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