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宜昌会议”、“南京会议”后,2017年10月,公安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公消[2017] 297号),从全国层面对智慧消防作出战略性布局,各地智慧消防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但是,在对智慧消防发展过程缺乏系统性研究,不积极解决智慧消防法律上、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仅仅依靠“政府模式”大干快上,容易使智慧消防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分析了智慧消防发展过程,探讨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利用经济、技术手段,分阶段、分层次统筹推挤城市智慧消防可持续建设。 一、智慧消防的含义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提出和落地发展,智慧消防也紧随着呼之即出,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并逐渐代替消防信息化、智能消防、数字消防等提法。事实上,智慧消防范围更广,涵盖了传统消防向现代消防转变过程的全部内容。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两批公布了193个国家试点智慧城市,在这种大背景下,各行各业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提法随着而来,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等,智慧消防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2017年,公安部发布的公消[2017] 297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一经发布更是将“智慧消防”这一概念推到消防行业发展最前沿。 智慧消防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对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更多是描述性的。其中提的较多的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移动计算机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智能化的处理技术等为技术支撑,同时结合其他信息化手段来搭建起一个智能化的消防数字平台,进而实现把所有单位纳入到这个系统里,以后不管哪个单位发生事故,总控制中心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并给予及时的处理。以此来实现对城市消防进行智能化的信息管理,提升消防安全监管的调度、指挥能力及火灾救援监管水平、城市内火灾的预防、救援能力。行业主管部门归纳为:立足满足火灾防控“自动化”、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部队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大力借助和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消防管理模式,实施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 智慧消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的理念,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很难对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智慧消防是传统消防与科技结合走向现代消防的必然之路,是消防信息化、数字消防、智能消防等发展的更高级阶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消防加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是实现智慧消防的重要技术支撑。智慧消防不仅智能感知,还需要智能相应。火灾自动报警及其控制可以说是智慧消防的起源。 二、智慧消防的发展过程 从智慧消防工程的建设来划分,将其分为感知、智能感知、数据计算分析、初级响应、智能响应五个阶段。对比于纯粹依赖人力、机械时代的消防,智慧消防发源于互联网的兴起,对报警设备进行联网,并通过互联网管理中心进行收集报警信息。后来又通过对灭火设备加装传感装置,对灭火系统进行监控,逐渐升级到对疏散系统、灭火救援设施的监控,再发展到目前的消防设施的全面数据收集。下一步,将从消防设施的物物相连到建筑的物物相连,再到数据的计算分析,智能相应,到最后成熟阶段,人工智能的充分结合。即智能感知、数据计算分析、智能相应。 感知阶段。即单纯的纵向数据收集。早在2006年,重庆消防着手建设建筑消防设施及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这是智慧消防建设的最初阶段。该系统是利用公用电话网等传输媒介,对联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系统的终端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信息传输至联网管理中心,其应用主要为消防部门快速处置火灾提供辅助决策。详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659]号)。在这个阶段,主要服务于消防部队的灭火工作,解决社会单位值班脱岗楼岗的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中介模式”,同时,运行公司每月或没季度对各控制室报警情况形成书面报告送各消防执法部门,作为执法参考,但数据单一,结论简单,没多少实际运用价值。加上联网单位每年需要支出一笔运行费用,到后来实际上是形同虚设。这可以看做是重庆市智慧消防的开端。后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确保建筑水灭火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重庆市消防总队开始推广水压实时监测系统,即从单纯的报警信息向消防设施信息数据收集的转变。这是数据感知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开始进入消防设施数据的全面收集阶段。 智能感知阶段。单纯的消防设施及其相关管理数据的收集,即纵向数据,只是初级的数据感知。而智能感知阶段,是在纵向数据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数据收集。它不仅是消防设施及其相连的问题,而是建筑数据及其建筑与建筑相连,需要把智慧消防融入到智慧城市,横向借用智慧城市的有关数据成果,打通数据壁垒,如公安视频监控平台、社会单位视频平台、水电数据等等,建筑BIM技术将得到极大的运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踩点布线,而是数据路网的互联互通。横向数据网络打开以后,数据是海量的,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识别筛选与消防有关有价值的数据,这就需要自动化的智能感知。如一起正在发生的火灾,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上可能有大量的与该火灾有关的照片,过去靠人识别是否相关,在智能感知时代,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感知哪些照片是该火灾现场的,从而为防灭火工作和后期处理提供参考。 数据计算分析阶段。数据的感知不是目的。与消防有关的数据感知收集后,就需要通过云计算对海量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预知未来。如某栋建筑感烟探测器动作,过去靠人工识别会得出这栋建筑某个部位可能存在火灾,是误报还是火警?如果是火灾,发展到那个阶段?有无人员或多少人在该位置及附近?这需要人工再收集数据,速度慢,时效性差。通过智能响应相关数据后,分析出与该信息相关的一系列有用结论,从而为下一步响应做决策支撑。 初级响应阶段。响应主要是在数据感知的情况下做出的反应,有感知就有响应,但这种响应只是对现实简单的响应,往往是一对一的。在没有智能感知数据和数据分析的情况下也会有响应,如发生火警后,会按既定的程序机械式的启动消防设施,而不会根据动态的数据分析后予以自动调整。智慧消防条件下的初级响应是可以通过人工予以调整。 智能响应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得到充分运用,是动态的响应,能够根据消防的趋势作出前瞻性的响应,是全方位的响应,响应的时间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分,是建立在数据智能感知的基础上,是响应的更高级别和更高阶段。在智能响应阶段,互联已超越了消防设施的互通互联,而是建筑与建筑的物物互通相连。目前消防性能化技术将被进一步的发展运用。到智能响应阶段后,目前的消防技术规范、法律法规、消防工作方式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三、智慧消防建设存在的瓶颈 智慧消防这个词组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消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为事实上的智慧消防 建设从来没有停止过。如过去的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事实上已形同虚设,以及主要靠人工获取数据从消防监督角度出发开发的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评定管理系统、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高层建筑管理系统等等也会随着新的平台开发被整合或退出。但是,其为智慧消防积累经验的同时,巨大的投入和其生命周期之短也要引起我们的反思。今天的智慧消防建设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从发展过程看,智慧消防建设存在以下瓶颈性问题。 一是社会单位缺乏积极性。智慧消防建设的推进,需要社会全面参与、支持配合。比如远程监控在咱们国家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推广了,而且当时力度还是很大,但是这么多年来保留下来的没有几个,而且还在有效运行更是少之又少,原因出在哪里?模式里面没有单位受益,甚至只有义务。单位原来几个人值班,还是几个人值班,多久巡查一次,还是多久巡查一次,甚至面临监管部门更严厉的监管,单位安排更多的人录入数据,还可能自曝家丑等等。没有受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会愿意参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来推行,与建设法治社会是相违背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智慧消防的角色是缺位的,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二是“中介模式”与“政府模式”的问题。前两年,科技公司对智慧消防的热情极高,出现遍地开花、重复研发的问题,市场是无序的,标准也不统一,横向互通性很差。智慧消防建设主要是“中介模式”,完全依靠企业的市场行为。但出于成本考虑,企事业单位对智慧消防的应用缺乏积极性,科研成果缺乏应用场景,没有市场的应用,再好的科研成果也只能在实验室。公安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公消[2017] 297)文件后,要求调整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运营现有的“中介模式”,推行由政府投资运或政府委托运营的“政府模式”,单位免费接入,并由政府承担运行费用,即出现大量的政府工程,财政需投入巨大的财政经费。但对一些财政能力相对不足的城市,难以可持续性的投入。单纯的那一个模式,难以很好的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是前瞻性统筹规划的问题。虽然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指导意见,各地也响应出台了短期规划,但对智慧消防缺乏系统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分步走的长远考虑。短期做什么,中期做什么,长期做什么,没有指导性的意见。同时,全国齐步走,没有顾及各地的实际情况,短期目标操之过急,草草上马,会对智慧消防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四是认知的问题。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市举办,更加增进了全社会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的深入了解,但与消防的结合,对智慧消防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偏差,包括从事消防工作的同志。如目前数据的感知、响应还没有解决智能的问题,导致大家缺乏机器学习思维。对智慧消防还缺乏全面宣传,还停留在过去感知数据、初级响应的阶段,对远程监控系统还只停留在消防设施相连的阶段。对未来还未进行深入思考,导致对智慧消防的理解简单化、片面化。目前思考比较多的是监管层面,从行政相对人的角度思考未来的较少。 四、智慧消防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要统筹解决智慧消防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需要从法律、政策、体制机制、市场的角度去统筹考虑,突破现有的制度性约束,形成良性互动。 一是解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问题。我们把智慧消防参与方分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科技公司、社会单位。目前,在“政府模式”主导下,政府或者主导的行业部门是全面获益,在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五大项目”中,两项是站在灭火的角度,三项重点站在监管的角度,很少站在社会单位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智慧消防建设是不全面的。当然,有财政资金,科技公司自然不乏参与热情,但没有社会单位的参与,蛋糕很小。绝对的那种模式都会让智慧消防走向死路,应将“中介模式”和“政府模式”结合起来,重点解决社会单位的参与的瓶颈性问题,核心是解决社会单位的受益问题。为什么制造企业愿意搞智能制造改造?因为智能制造会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同样,智慧消防运用的需要给社会单位带来硬件建设投入、消防运行投入、火灾风险综合性的成本节省。智慧消防建设可以帮助建设单位在消防设施的配置上适当降低标准,在防火分区、疏散距离等方面适当放宽,即可以一定程度替代技术性措施,这需要技术标准和立法的修改;可以帮助建筑后期消防运行成本的节约,如可以减少值班人数,减少或取消人工巡查,消防执法给予更多的宽容,这需要目前管理制度的修改。至于火灾风险目前很难以接受,因为火灾没有必然性,但如果把它与保险、信誉等相关联,同样能够发挥调节作用。 二是解决技术与市场的衔接问题。目前,智慧消防有很多好的技术,但由于缺乏应用场景,技术无法得到检验,无法有效转换为应用,反过来制约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模式”的优势,引导部分单位参与智慧消防技术的推广。这种引导不是行政命令式的,而是让参与单位有利可图。通过与税收、保险、补贴以及其它优惠政策,使参与企业能够获得比投入相等或更多的受益。政府引导性的投入能够很好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市场的运用可以做大智慧消防市场,反应出科研急需解决的新的技术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当智慧消防相关技术应用成熟以后,相关的社会单位不用政府引导,便会积极主动参与。 三是解决融入的问题。目前,在智慧消防建设的初级阶段,是数据感知建设阶段,包括重庆市目前建设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一期建设,只是纵向的数据收集。要取得突破,必须解决数据的横向流动问题,逐步走向数据的智能感知阶段。智慧消防并不是单打独斗,如智慧交通建设,就会与消防车道、消防车通行相关联,智慧消防建设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需要消防的智慧建设主动融入向关联行业的智慧建设。将消防纳入建筑BIM模型,建筑与建筑的物物相连,消防作为子系统就会如鱼得水,更加有生命力,数据的感知及响应将更加智能化。 四是解决对智慧消防土壤的培育问题。智慧消防建设需要有群众基础,需要智慧消防的土壤,但公民对智慧消防的认识几乎为零。现在消防宣传仅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怎样防火、灭火、逃生,缺乏消防常识普及的科技含量。这需要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范畴做整体科普,让公众感知智慧消防在消防安全领域的强大力量,反过来推进现代科技在消防领域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智慧消防,丁宏军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火灾探测与报警分技术委员会六届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2、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公消[2017] 297号)。 3、傅永财,应放,宁江.关于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10):67-70。 4、李增,夏一雪.智慧城市预控式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35(5):698-700。 5、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56-60。 6.程超,黄晓家,谢水波,吴懂礼,蒋为.智慧城市与智慧消防的发展与未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37(6):841-843。 (责任编辑:wengenxiaofang) |